第一期——倒圓角的故事
What If Workshop(簡稱WIW)是以ANT:員工為主體,各行各業的朋友、精英共同參與的“非學術”討論會。
"What if?"代表著我們對于一切習以為常的既有事物的反思和探討,并希望以此理解這個變革的時代。
我們鼓勵進行工作總結、技術討論、案例解析、跨界思考、熱點問題、生活趣聞等方方面面的分享。
第一期的WIW工作坊,我們選擇了一個非常細微而有趣的切入點——倒圓角的故事。
本期主講人:邱天
倒圓角(Fillet)是一個所有設計師都非常熟悉的命令,倒圓角的產品也充斥著今天的生活,但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操作所代表的意義是什么呢?我們如何從功能、技術和藝術的角度去評價它們?
本次的WIW工作坊,我們從倒圓角的歷史入手,發掘倒圓角產生的需求以及背后的工藝發展歷程,從而理清這一設計美學被廣泛認同的潛在邏輯。
同時,大家還討論了近年來各類設計中出現的倒圓角案例,從而進一步理解了倒圓角這一設計操作的價值和內涵。
如何倒好一個圓角?
計算機中一個很簡單的命令,在實物中究竟代表著什么?
是倒“角”,不是曲線
直線、平面,在人類世界有不可替代的地位,倒角是基于這個邏輯的副產品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“被”倒圓角的時代
“生活會磨光你所有的棱角”
為什么倒角的歷史很悠久,
但是倒圓角的做法在傳統建筑上卻并不常見?
對于石頭、木頭這種天然材料而言,倒角是用來柔和邊角的常見做法,
但是倒圓角因為技術限制,其實并沒有成為主流的工藝(或式樣)。
工業化帶來了全新的材料,以及相伴而來全新的工藝。
是誰吹來了機械美學的新風?
德國志制造聯盟
稍微繞的有點遠。。。讓我們回來講講建筑。
講一個失傳的建筑倒圓角秘籍
倒圓角的作用:
1.美觀(線條的連續,弱化體積感)
2.安全(老幼建筑)
3.運動軌跡(樓梯)
4.防止應力集中(沖壓成型、結構轉折)
5.增大接觸面積?(窗框打膠)
6.避免死角衛生?(水槽)